书画家二维码,扫一扫查询更便捷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全国诗书画艺术大赛征稿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评论 » 书画评论 » 正文

书画圈里的“混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17  浏览次数:129
核心提示:混得好叫混,混得不好叫混混。汉语意思之丰富,有时一辈子都玩味不尽。一句你懂的,便包罗万象。书画家介绍自己,只要不怕雷劈,
“混得好叫混,混得不好叫混混。”汉语意思之丰富,有时一辈子都玩味不尽。一句“你懂的”,便包罗万象。书画家介绍自己,只要不怕雷劈,各色添油加醋之外,通常会说自己“搞书画”,有的说“玩书画”。就眼下书画圈来看,不是“搞得乌烟瘴气”,就是“玩于股掌之间”。

“搞”是一个万能词。“玩”的表层意思是“互动”,深层之意便是“互利合作”。仔细考量,用得最频繁也最能洞见本质的还是“混”字,可谓由来已久。民国大书家谭延闿曾坦言,古人说“允执厥中”,“中”字是人生第一妙诀,此外还有一个“混”字,乃人生第二妙诀。“鱼龙混杂是混,仙女游戏也是混,混之为用大矣哉!”政坛风云变幻莫测,“混”无疑是一个护身符。然而,谭延闿对于书法绝对是一生虔诚,一丝不苟。书法来不得一丝半点的“混”,时下却是“混”字当头。

一种是“混得开”。这当中,其一是官员介入书画,自然是通吃。不管何时何地,都是一片叫好声。书画家的风雅如果想实现,必须以官员的附庸风雅为前提。再傲气的书画家,除了对与自己不相关的人摆一下谱,在直管自己的官员面前总是极为驯服。其二是在职的名家,位高权重,炙手可热。书画圈存在“马太效应”,资源一般都会流向同龄人中的精英那里,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没有资源积累,绝大多数会被淘汰。所以说,走书画艺术之路非常残酷,很多人就表现出一定的投机心态甚至赌徒心态——要么一炮走红,要么一辈子默默无闻。正因为如此,装神弄鬼不绝如缕,但最终大多数变成跳梁小丑。因为左右逢源、执掌全局的能力,不是谁都有。

一种是“混江湖”。追求成功、渴望成功的“准名家”,这类人最多。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然就少不了江湖规矩。书画圈在外人看来,一向水很深,江湖规矩大行其道。说白了,就是不是法律空白的空白。比如造假不丢人,但买假最丢人。批评与人身攻击,代笔和侵犯知识产权的界限,很难把握。炒作无罪,民间惯有吹牛皮不上税、不犯法的说法。

至于具体混的手段,不胜枚举,从“上三流”到“下三流”。高级一点就是将个人行为和艺术理念合而为一,进行整合营销,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光鲜亮丽的品牌。只有把商业做成一门艺术,才能把艺术做成成功的商业,在资本市场上运筹帷幄、叱咤风云。所谓的个人品牌如毕加索的海魂衫、博伊斯的毡帽、达利向上翘起的胡子、安迪·沃霍尔精致的假发,这些元素原本只是外在的表象,却成为很多人追求的本质。书画家也拼命关注起发型、服装、胡子和烟斗了。大多数人致力于编织万能的朋友圈,见证一场场能量大比拼。

加入某个协会已经不新鲜了,现在要善于“捏造”一个组织,最简单就是自己成立一个画院或协会。全院仅一名院长,光杆司令也威风。低层次也是成本最低的就学“凤姐”,只要脸皮够厚。偶尔打打官司,经常打口水战。宣称是某某名人之后,十几代相传的书香门第,努力成为地方文化产业的代言人。紧跟时尚,奔着闪光灯去,在香车美女身上写字画画。引经据典,故作高深,始终保持“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举止。时不时来一次对话。大词用得特别顺手,上来就是历史、文化、终极、永恒、人类⋯而且要频率高,多高喊口号。如果要解读一件作品,尽可能云山雾罩,如果对方非要说清楚,可以解释说:“任何定义和概念都将削弱作品本身的观念体系而使之成为单向度。”不计其数地参加圈内各种展览的开幕式,混个脸熟。圈外的奢侈品发布会、高端论坛乃至所有可能的各种会所的私密聚会也不要放过。这些地方人傻钱多,又没有同行竞争,关键是没人看得懂。“江湖书法”大行其道,正是找准了这些突破口。

一种是“混日子”。主要是曾经成功而水平却直线下降的名家和曾经炙手可热而后走下坡路的失势者,表现为吃老本,应酬止不住。为了完成一定指标的作品,“无画找画”,为××展览而创作,身不由己和己不由身。可以说,当代书画家极少有一个人、一件作品,是为自己而画、为自己而写,也很少说为挚友而作,更多是为了应酬、任务、市场、命题、指标,疲于奔命。书画面目单调,没有真情实感,亦在情理之中。书法家盲目“混”的结果,不仅体现在个人精神方面——文化修养和文化信仰缺失,同样也体现在作品创作上的盲目跟风复制。所谓继承优秀的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凡此种种,都成空话。面对这样一个激情多变的时代,写不出时代气象,都说传统好但进入不了传统,高喊创新却力不从心,混也是无奈和无能。

第四种实质上和以上三种不同,属于“不会混”和“混不开”一类。普通书画家老老实实地写字画画,专心做学问,却可能面对字画无人问津,艰难度日,这样一个悲催的现实。即使一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也可能只从事基础工作,给艺术高考速成班代课,在少儿书画培训机构兼职,甚至在街头画肖像,不少人改行另谋生路,有的甚至彻底脱离书画圈。几乎每个时代都有这种“反常”现象: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步履维艰,夸夸其谈或乐于表演者却大行其道。不能不说,很多有志于进入书画圈的人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尴尬而无奈的现实。不是所有从事书画艺术的人都有运气混成艺术家,更不要说艺术大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现实世界本身就是鱼龙混杂的,多极运行乃是万事万物生存的法则。说不上好与坏,只能按照各自的能力和方法去化解。因为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每个时代的成功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被遗忘。但有一条永恒不变的规律——艺术质量极佳未必能流传传播,更不期望久远,但没有艺术含金量必定不能走远。

最可怕的则是集体迷惘,浑浑噩噩,集体效仿,大家都在混;但即便如此,仍要面对时间的检验。说穿了,所谓的“不会混”是相对的,只不过是有底线,拉不下脸,舍不得面子,不够“无耻”而已。在这样一个信息流通疾迅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我坚信,只要有足够的实力,终会被关注。书家以文人为主,这是没有异议的。但现在则未必。文人最基本的两点——文化素养和个人风骨,缺一不可,没有文化素养谈不上风骨,无风骨所谓的素养只是一种做派而已。做不到这两条,只在底线之下,那只能混成老油条,之后就是混江湖,出一些不为人齿的混招,只为了混口饭吃。素养和风骨不只是外在表现,更是内心的归宿——“活得真实,写得自然”。

简而言之,就是平常心。不要有太多的名利心,不要指望谁都可以名垂青史,树碑立传。一有名利心,所有一切都可能扭曲,变得人不像人,上蹿下跳。人生平常或平淡并不是平庸,自非坏事。不甘于平淡才是坏事。自然而然,不刻意追求过度的名利,可以作为人生的目标:“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自然是内在精神的富有,同时又是一种奢侈:“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有鉴于此,真正有志于做出成就的书家,应该有正当的积累、正当的读书和正当的展示,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故做清高,以或隐或悠的状态出现,更不必自欺欺人,学会“与狼共舞”,正当的“舞台”如果没有正当的书画家去占领,就会被“江湖书家”占领。

回到“混”字本身来说,这是一个多音字,有hún与hùn两个读音,既不能瞎混,也不能犯浑,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书。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清代刘熙载加以发挥:“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这两句话放在当下,无疑是“照妖镜”。当今书坛,俗气、魔气、匪气、江湖气泛滥,变得乌烟瘴气。不知道是书画家变成了江湖混子,还是江湖混子变成了书画家。不独江湖人物喜欢跳大神;一些所谓的名家不知何时起,也学会了逢场作戏的炒作伎俩,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至贱无敌,变成“混账东西”,一是飘飘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成了“混世魔王”。

自古以来,书法都强调精神;事实上,如今的书法家普遍追求物质。物质主义高涨的书坛生态,精神贫瘠,致使言行脱节。变“混法”为“活法”,实在一点。练不练书法,都一样要活着,成不成名更不要紧,也一样要活着。做人先要真实。苏东坡曾经说过:“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工”和“贵”这两个审美范畴中,“工”就是要承认书法的技术含量,不是说个人品德不好就写得不好,但“工”书并非就“贵”。“贵”就是人文价值尺度,后者才是根本。要知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艺术评论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